版权所有: 南京巴布自创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086-8108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金盛路988号 备案号:苏123456    中企动力提供技术支持

*
项目编号
*
姓名
*
手机
*
城市
提交
操作成功!

合作申请

>
>
「金巴布」你对孩子这些“命令”,都是在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金巴布」你对孩子这些“命令”,都是在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摘要】:
如果能让父母们在养育孩子的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避免那些可能的伤害性行为,养育孩子将成为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

 

许多家长抱着“我为你选的路一定比你自己选的好”的心态,用命令式育儿的方式,渐渐毁掉孩子的自主性。

教育和受教育,都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但糟糕的是,许多家长自己拥有很高的学历、很棒的学识,却因为望子成龙心切,抱着“我为你选的路一定比你自己选的好”的心态,用命令式育儿的方式,渐渐毁掉孩子的自主性。 


       有的父母可能觉得毁掉孩子是危言耸听,他们会想:我怎么可能害孩子呢?但很多父母都是在以爱的名义无意中做着伤害孩子的事。

 

为什么我们试图命令孩子?

 

孩子使劲在哭,家长严肃的口吻说:停。说不要哭了。孩子继续哭,只能再安慰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正确方法那么简单,问为什么哭,找到问题去安慰,转移话题。
为什么家长不懂他们在伤害孩子,孩子还小并不能控制好情绪!孩子小的时候,大人说话也许会适当调整语气。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家长也有各方面的焦虑,很多时候就会把脾气转移到孩子身上,耐心越来越少,脾气越来越大,终于指导变成了指责,传授变成了命令。

 

 

很多父母其实都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家长习惯性地命令吆喝孩子,一般是由几个方面造成的:缺乏耐心,太过焦虑,控制欲太强。 自己眼界不宽,处事不够灵活,认为只有自己的办法最好。不擅言辞,不会沟通,只会简单地发出指令。 


有的家长小的时候就是被命令长大的,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家长不能理解孩子。还有的家长是因为自己太敏感,自尊、自信不够,孩子的不同意见,被他误读为反抗和顶撞。这种家长需要向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这些命令性的话,或许你也每天都在对孩子说。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可能说出许多强硬的话:不准哭!住嘴!说不行就不行!照我说的去做,没有为什么!洗澡去!关电视!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等等…… 

 

本来我们想告诉孩子,应该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试过几次后渐渐失去了耐心,感觉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用命令来强制孩子执行。其实这些命令背后隐含了我们对孩子不满情绪的发泄,甚至有点惩罚孩子的心态。  

 

这样做对孩子的长久伤害

 

◆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常常将乖孩子跟好孩子划等号。因为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一定是为了孩子好。但家长并不清楚孩子自己的想法。
孩子小的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就对孩子吼,命令,他就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封闭。 
很多时候也许父母觉得孩子某些想法太天真,不听他讲完就一口否定,经常这样会让孩子有很强的挫败感,我做什么都不被父母认可,就会越来越自卑,父母应该多去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千万不要用你必须听我的来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最终让孩子失去自尊 

如果我们把自己置于被命令的处境,体会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感受了。
当你听到一连串不准开头的话时,你是否感到被限制、被压制的恼火和无奈?对于士兵来说,接受命令是义务,但对孩子来说就是操纵、控制,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长期被呼来喝去,慢慢地孩子自己也丧失了自尊,自我价值低,将来容易被别人利用和控制。

 

◆让孩子或反抗或软弱 
总是被命令的孩子,长大以后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抗型,一类是软弱型。
反抗型的:这种人对命令、规则等管制性的事情特别敏感,常常表现为不服从。他们脾气大,一句话不顺耳就会爆发,但有时服从起来又死心塌地。这样的人是走极端的,只有听令和违抗两个选项,不会综合考虑、与人商量。 
软弱型的:唯唯诺诺的老实人,总是听命于他人,执行着别人交给的任务。 我们有时会非常同情他们,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类人表面顺从,心里却有太多的不满没有发泄。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的表现就是这样。你说他服从、听话,其实他只是没有公然反抗。现在公司里有不少这样的员工,表面没有意见,心里想法却很多,让共事的人摸不着头脑。 


      ◆监控孩子的一切,扼杀孩子最后的生命力
还有一种命令让孩子更难受,那就是温柔的命令,不给孩子任何的自由,监控孩子的一切,只会对孩子说听大人的是为了你好。  粗暴的命令常常使孩子产生反抗之心,但不给孩子任何自由的命令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为了我好,但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想法又很憋屈。 

 

 

有个 16 岁的女孩子,说:零花钱不能随便花,出去玩必须先请示,跟谁在一起玩,剪什么头,穿什么衣服……都要听爸爸妈妈的。问孩子为什么不去和父母沟通,孩子只是很委屈的说,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能有理由,我常无言以对,恨自己无能,只能气得自己大哭。 
很多独生子女应该都过相似的经历。大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一切都给你安排好,为了你好,你别无选择。就是这种温柔式的命令把孩子的生命力都给扼杀了。

 

 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

 

过多的命令会给孩子造成各种长久伤害,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管孩子了。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状态,从手把手地教导、到提醒、到与孩子协商规则再到放手让孩子自己负责。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有时候太独断,常常用命令的口吻说话,那就需要给自己喊停,试一试改变方法,用下面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1、制定规则
人活在社会中,不能为所欲为,总要受到各类规范的限制。
小时候家庭对他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行为训练有助于他长大后认同社会秩序。家里对哪些事情该做,哪些行为不允许,要有明晰的规定,还要告诉孩子制定这些规范的原因。即便孩子还小,不理解,家长也要尽量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去解释说明。这些规范全家人都遵守,不是对孩子一人的要求。 
         2、有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孩子已经足够大了,那么,不是非得吆喝、命令,你的一个眼神或者悄悄的耳语,或者自己带头做,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 、注意场合
 越是人多的时候,孩子越兴奋,越难管束自己,很多家长这时候就想管孩子。孩子的自尊强烈又脆弱,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如果你真的很想管,尽量用暗示,或者把孩子先领到没人的地方,切忌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
         4、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我们命令孩子往往是因为自己没耐心,又希望立刻看到结果。这是为自己,不是为孩子。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就必须让孩子自己尝试,允许犯错。 

 

家,应该是个充满爱的地方;而育儿,应当以丰盈而流动的爱、尊重和自由为基础。家庭中只有命令和服从,孩子的心便会无处安放。

 

 

有一种家长,他说什么孩子都会听,然后去执行。因为孩子明白,自己并没有不听的余地,服从是唯一的选择。


       还有一种家长,他说什么孩子也会听。因为孩子明白,父母所说的话,是一个方向,自己还需要鉴别,询问自己的内心,然后决定是否遵从。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有的是家长的简单复制品,父母,是他们永远都突破不了的上限。


         如果能让父母们在养育孩子的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避免那些可能的伤害性行为,养育孩子将成为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

版权所有:南京巴布自创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086-8108     地址:南京建邺区江中东路215号凤凰文化广场B座21层     备案号:苏ICP备17061836号